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这家合作社的田更“绿”了(春耕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4-03-28 08:34:34 来源: 编辑: 浏览:

  3月22日6点,晨曦微露,记者来到福建福州市长乐区的江田村。一阵“突突突”的声音穿过薄雾、遥遥传来——农机手郑勇驾驶旋耕机正在整地。

  “这块地刚收完土豆,翻耕3遍之后蓄水‘溶田’,旱地就变成水田,为接下来的水稻种植做好准备。”利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颖介绍,合作社流转了2300多亩土地,通过水旱轮作不仅能实现水稻、再生稻、土豆的“两年五熟”,还能显著减少水稻种植中的病虫害。

  陈颖2014年返乡接手父亲创办的合作社,10年来从“新农民”变成“老把式”,合作社也置办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等各种农业机械30多套,还建起大型农机库、物联网冷藏库、水稻温室育秧中心。

  安排完这边的整地任务,陈颖又去往隔壁地块,和社员一起回收地膜。“从2021年开始,我们种地用的都是加厚地膜,虽然成本比一般地膜高出1/3,但回收时不易破碎,节省了人工费用。”陈颖说。

  记者在此遇见长乐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程伟,他照常来合作社进行农技指导。“对使用加厚地膜、可降解膜的种粮大户,每亩地分别补助30元、60元,基本能够弥补增加的成本。”王程伟说,加厚地膜几乎无残留;而普通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阻碍作物扎根、影响通气进而降低产量。

  “最近天气晴好,我们正抢抓农时开展春耕。”陈颖走在田埂上,不时蹲下来查看土壤墒情。“那根‘电线杆’,是刚刚检修过的太阳能病虫害测报灯。”指着远处,陈颖介绍,测报灯既降低了人工监测的劳动强度,监测效果也更准确可靠。

  走进育秧温室,两名社员正在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我们使用的是‘亮盾’,这是一种绿色防控农药,能够显著减少种子病害。”陈颖介绍,当地农业农村局、植保站不定期发布病虫害预防信息,及时提醒农户针对性开展病虫防治。“通过开展绿色管控,仅水稻一种作物,就比传统种植防控方法少喷药2次,每亩地节本增收大约256元。”陈颖说。

  和用药观念一起转变的,还有施肥思路。“原来,大家没有施用有机肥的意识,全用化肥。肥料年年不少用,产量却年年下降,种出来的土豆光长叶子不长果。”陈颖说,合作社从2016年开始施用商品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让肥力更持久,“比如一亩土豆,单次肥料成本增加两三百块钱,但施用次数少,增产2000多斤,能增收2200多块钱。”

  记者从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全省春耕生产进展顺利,正从南到北有序进行。截至3月20日,福建“溶田”111.6万亩,泉州、漳州已陆续开始插秧。今年春耕,福建加快落实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田管措施,推广应用现代植保机械、高效低毒农药和绿肥种植、商品有机肥替代等方式,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使用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7日 03 版)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3月22日6点,晨曦微露,记者来到福建福州市长乐区的江田村。一阵“突突突”的声音穿过薄雾、遥遥传来——农机手郑勇驾驶旋耕机正在整地。  “这块地刚收完土豆,翻耕3遍之后蓄水‘溶田’,旱地就[详细]

2024-03-28

  “这里多按按养肺”“我们就是要‘小病自己治、大病少花钱’”“课程不收一分钱”“提供最权威的电话专家问诊服务”……你家老人是不是经常能看到“为你健康着想”的“贴心”主播?  随着民[详细]

2024-03-28

  本报北京3月26日电(记者刘温馨)25日,应急管理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安全防范重点工作。会议强调,春季是灾害事故多发时段,清明假期即将来临,要坚持预防为主抓好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防治。  会议[详细]

2024-03-28

  本报北京3月26日电(记者刘志强)日前,为进一步推动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支撑能源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详细]

2024-03-28

  摘要:  国内方面,昨日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风沙尘天气,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出现大到暴雨。28日,北方地区关注大风、沙尘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出行等的影响;未来三天,江南、[详细]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