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身体剧场成立15周年演出“数位系列”将登台国家大剧
- 中国网北京11月20日讯 (记者 秦金月)记者从国家大剧院获悉,11月24至26日,陶身体剧场成立15周年演出“数位系列”
- 用戏剧艺术焕新老城 赖声川打造江西会昌戏剧小镇
- 中国网北京11月18日讯(记者 秦金月)2024年1月5日,位于江西赣南地区的会昌戏剧小镇将正式启幕。江西会昌,是著名
文化
光明日报北京4月25日电(记者 牛梦笛)四部京剧影片《四郎探母》《红楼二尤》《群英会·借东风》《文姬归汉》25日首次在全国范围进行公映。这是“京剧电影工程”创造性转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展现。在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夏
2023-04-26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3日电(记者潘革平)“听瓷语观世界——宋韵龙泉青瓷展”3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等近50名中外嘉宾出席开幕式。4月3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参观者在“听瓷语 观世界—
2023-04-07
游客在北京法海寺壁画主题沉浸式数字艺术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张晨 摄参观者在欣赏数字技术模拟的圆明园景象。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全国各地散落的众多古建筑,不仅是古人审美观和建筑理念的体现
2023-04-07
近日,历史剧情纪录片《惟有香如故》播出,获得了豆瓣9.3分以及B站9.9分的高分好评,不少文史爱好者称其为一部不容错过的好片子。但与流行文化题材相较,这是一部相对冷门的纪录片,播放量刚刚过千万,弹幕不足两万条。这部
2023-04-07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 温竞华)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5日全面开启。4月5日至5月5日,中国科技馆特效影院将集中展映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中国、美国等11个国家的37部影片。
2023-04-07
新华社香港4月6日电(记者 黄茜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6日宣布,向故宫博物院借展的第四批轮换展品共44件珍贵文物自4月起亮相博物馆展厅,当中包括5件国家一级文物。新一批展出的珍贵文物涵盖书画、服饰、典藏等,其中25件珍品
2023-04-07
近日,《忠犬八公》《龙马精神》这两部电影引起广泛关注,除了主演冯小刚和成龙等自带话题之外,其中的动物演员也引来热议。据悉,《忠犬八公》中的中华田园犬“八筒”,从刚出生的小奶狗,到最后老去的大狗,由18只狗狗演员分别担
2023-04-07
【深瞳工作室出品】采写:本报记者 陈曦策划:赵英淑 滕继濮 林莉君4年多时间,研究人员跨越10个省区,对明长城全线进行无盲区数字化测绘,采集到200多万张实景图片,并建立了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目前已覆盖90%的人工墙体段,并
2023-04-07
今年的“泛清明档”从3月31日其实就开始预热了,一直持续到清明节当天(4月5日),有16部影片加入角逐。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4月5日21时许,2023年清明档(4月5日)总票房为1.94亿元,《铃芽之旅》以5296万元领跑票房榜;排名第
2023-04-07
中新社成都4月5日电题:古DNA如何破解“人类从何而来”?——专访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张帆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现代人何时涉足青藏高原并永久定居?青藏高原人群如何适应高原环境?为破解这些谜团,中国科研团队完成
2023-04-07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题:此间春光好,告与先人知新华社记者邢拓、张晓洁、唐诗凝“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天朗气清,春和景明。人间四月天里,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
2023-04-07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上官云)“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来了,草长莺飞,万物欣欣向荣,民间有祭祖扫墓、吃青团等多种习俗。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郑艳表示,清明兼具节气与
2023-04-07
热点关注
专题聚焦
头条阅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