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刘三姐”黄婉秋逝世 曾是“华人偶像”火遍东南亚

发布时间:2023-03-04 18:24:56 来源: 编辑: 浏览:

“刘三姐”黄婉秋逝世曾是“华人偶像”火遍东南亚

图为黄婉秋与女儿、外孙女同台唱山歌。资料图 唐梦宪 摄

中新网桂林3月4日电题:“刘三姐”黄婉秋逝世曾是“华人偶像”火遍东南亚

作者赵琳露

3月4日凌晨3时16分,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因病逝世,享年80岁。因出演电影《刘三姐》深入人心,她成为了几代人记忆中的“刘三姐”。

黄婉秋祖籍广东梅县,1943年生于广西桂林市,13岁考入桂林市桂剧团,从此踏上艺术演艺生涯。其代表作品还有电影《春兰秋菊》《长城大决战》等,曾荣获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

图为黄婉秋演出资料图。 唐梦宪摄

图为黄婉秋演出资料图。 唐梦宪摄

2月18日,黄婉秋因左上肺癌并肺内转移及并发症等,转入桂林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治疗。在病重昏迷前,黄婉秋曾在“一生最后一次的微信”中告别亲友影迷,写道:“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

黄婉秋的丈夫何有才说,黄婉秋一生都是“刘三姐”,她把传承刘三姐文化当成是自己的使命。她在病重昏迷前还嘱托家人继续为刘三姐的文化做好传承,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世纪60年代,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刘三姐》火遍海内外,让“刘三姐”的扮演者、不到二十岁的黄婉秋广为人知。

图为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景区。资料图赵琳露摄

图为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景区。资料图赵琳露摄

作为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聪慧机敏,歌如泉涌。这部影片集合了广西自然风光、山歌文化,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还漂洋过海,火遍东南亚。

马来西亚留学生陈子恩家里曾珍藏了电影《刘三姐》的光碟。她说这部影片时常出现在她的童年时光里,她至今仍难忘影片里对山歌的经典一幕。

受祖辈影响,陈子恩从小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广西心生向往。“外公知道我来广西留学,还让我有机会去电影《刘三姐》的拍摄地走走看看。”

图为3月2日,游客在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景区内观看电影《刘三姐》经典片段。 赵琳露摄

图为3月2日,游客在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景区内观看电影《刘三姐》经典片段。 赵琳露摄

在陈子恩眼中,外公是个十足的“山歌迷”,他会时不时翻看电影《刘三姐》,还喜欢用唱山歌的方式跟家人对话。

“刘三姐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目标,符合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刘三姐文化收藏和研究专家谢中国表示,电影《刘三姐》在海内外上映,不仅成为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还走出国门在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据了解,该片曾在新加坡创下连映120场的播放纪录,被马来西亚评为“世界十佳影片”之一,深受海外华侨华人的喜爱,黄婉秋也被称为“华人偶像”。

数十年来,黄婉秋曾多次远赴东南亚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受到热捧。为了传承刘三姐文化,她还曾创办刘三姐艺术团,参与投资建设刘三姐景观园,重新编排打造大型民族歌舞剧《歌仙刘三姐》,创新打造“全息魔幻音乐剧”《遇见刘三姐》,并竭力培养“刘三姐”接班人,将女儿、外孙女带上舞台。

“永远的刘三姐,一路走好。”“人虽已逝,歌声永存。”对于黄婉秋的离世,众多影迷纷纷在网络上发文,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

图为3月2日,游客在“刘三姐”雕像前留影。 赵琳露摄

图为3月2日,游客在“刘三姐”雕像前留影。 赵琳露摄

国家一级编剧、报告文学《刘三姐与黄婉秋》作者何培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善良纯朴”形容黄婉秋。“当年我采访她的时候是在病房,她全天候在陪护病重的父亲。”何培嵩回忆说,这篇报告文学创作于40年前,在桂林11天的采访多在病房内完成,他看到黄婉秋帮父亲擦身、洗脸、刷牙,无微不至,让他深受感动。

如今,电影《刘三姐》的经典片段再次刷屏网络,引发了几代人的集体回忆。一个甲子过去了,这部影片中的山歌依然在传唱。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题: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五大看点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去年10月草案一审稿提请审议后,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草案二审稿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明确了加强文物[详细]

2024-06-26

【文艺观潮】作者:殷昭玖(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山东省文联第二批签约艺术评论家)古装剧较以前在质量上有明显提升,此看法已渐成业界共识。前有《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详细]

2024-06-26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者:孙德宏 王杉(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编者按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讲好中国[详细]

2024-06-26

“下列哪个称呼是太原城的古称?”“记载了西周誓仪过程的青铜器是哪件?”“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器的铭文中涉及哪个人名?”……近日,山西博物院青铜大会吸引不少文物爱好者参与。报名者通过线[详细]

2024-06-26

中新网杭州6月24日电 (张斌 张若娴)日前,南宋赵伯澐的数字人身着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腰身微微倾斜,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眼前——这正是由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详细]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