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极具冲击力的一幕,仅仅是烟台交通、公安部门联合开展夜查行动的一个缩影。为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违法行为,8 月 28 日 22 时至 29 日 6 时,烟台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与公安交管支队精心部署,从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 16 支联合执法突击队。执法队伍创新采用 “固定 + 流动、路面 + 非现场” 的立体战法,对全市范围内的高速出入口、国省干线公路以及货运集散地周边区域,展开了一场不留死角的 “拉网式” 排查。
行动结束后,统计数据传来捷报:此次夜查行动共出动交通、公安执法人员 190 人,检查货运车辆 344 台,成功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 33 台,卸载超限货物 830 余吨。这一系列有力举措,不仅对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更向社会传递了烟台市坚决整治超限超载问题的坚定决心。
事实上,今年以来,烟台市始终保持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的高压整治态势。针对超载车辆司机普遍存在的打时间差、利用短途进行超载驳载以及心存侥幸逃避检查等心理,执法部门精准施策,采取错时执法的方式,将 “路检路查” 与 “非现场执法” 有机结合,构建起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的治超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536 次,出动交通、公安执法人员 9000 余人次,查处严重超限的 “百吨王” 车辆 167 台,对 168 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道路货运企业依法实施停业整顿。随着各项整治措施的深入推进,全市非现场执法卡点监测到的车辆超限率逐月下降,严重超限超载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系数也随之明显降低,为市民出行营造了更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展望未来,烟台市治超工作将迈入 “溯源 + 常态” 双轮驱动的新阶段。一方面,执法部门将严格依照交通运输部、公安部 “一超四罚” 的规定,对涉及超限超载违法行为的运输企业、驾驶员、车辆以及装配载源头单位进行全面、严厉的处罚,从各个环节切断违法链条;另一方面,将联合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建立 “黑名单 + 信用惩戒” 制度。一旦企业或个人被列入治超 “黑名单”,其信用记录将受到严重影响,在市场准入、资质审核、信贷融资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真正实现让违法企业 “一次失信、处处受限”,切实为市民出行安全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交通安全屏障。
或许有人认为超限超载只是简单的 “多拉快跑”,能多赚一点运费,但实际上,它却是悬在公众头顶的一颗 “隐形炸弹”,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它是道路交通安全的 “头号杀手”—— 车辆超载后,惯性会大幅增加,制动距离明显延长,在行驶过程中极易引发侧翻、追尾等交通事故,更有甚者会导致桥梁垮塌等重大恶性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它是公路基础设施的 “无情破坏者”—— 一条设计使用寿命为 15 年的公路,在超限车辆的反复碾压下,往往仅 3 至 5 年就会出现路面龟裂、坑洼、桥梁裂缝等严重损坏情况,后续的维修费用更是呈几何级增长,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再次,它是生态环境的 “潜在污染源”—— 超载车辆为了承载更多货物,发动机往往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普遍存在尾气排放超标的问题,同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还会出现货物抛洒滴漏现象,产生大量扬尘,加剧城市雾霾天气,破坏生态环境;最后,它还是运输市场秩序的 “扰乱者”——“劣币驱逐良币” 的现象在运输市场中愈发明显,守法经营者严格按照规定装载货物,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而违法超载的运输车辆则凭借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导致整个运输行业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恶性循环,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据权威机构测算,全国每年因超限超载造成的公路基础设施损坏损失超过 300 亿元。
烟台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借此机会,郑重提醒广大货运驾驶员:守法运输、平安回家,才是实现长远效益的正确途径。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试图逃避执法检查,因为一时的侥幸很可能会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导火索,最终得不偿失。
当城市陷入沉睡,烟台的深夜里,总有一束束警灯在道路上闪烁,那是执法人员为守护市民出行安全而点亮的守护之光。未来,烟台市将继续坚守治超一线,为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不懈努力。
编辑:付琳峰
来源:大视野新闻网
供稿:烟台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5-08-30
2025-08-29
2025-08-28
2025-08-27
2025-08-27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