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三伏天养生,中医推荐这些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预防夏季常见病!

发布时间:2024-07-24 09:38:15 来源: 编辑: 浏览:

  夏季有哪些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可以养护老人和孩子,预防夏季常见病?

  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医师黄亚博

  中医认为夏季是暑邪当令,养生应该清热祛暑与益气养阴并进。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的人群最难抵御酷暑。闷热天气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所以应尽量少出门、少在室外活动,即使出门也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不能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防止中暑等问题发生。起居方面要夜卧早起,规律和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要做好夏季多发病的防治。比如腹泻,夏季是腹泻最容易发生的季节。夏天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往往食欲欠佳,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养护脾胃,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补充优质蛋白质,如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平时可以吃点绿豆、莲子、冬瓜、丝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晚上喝点粥,既能补充一天耗损的元气,又容易消化吸收,如小米南瓜绿豆粥、银耳莲子粥、薏仁芡实粥等,以清为补,增强体质。同时可以适当的用点生姜、陈皮,这有助于调整脾胃功能。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大暑时节,对奋战在工作一线的人来说,在养生保健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一是特别要注意做到防暑降温。尽量避开阳光直射和长时间暴晒,上下班路上可采取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等。合理安排劳动工作时间,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也就是中午12点到下午3点,尽可能减少外出。野外高温作业者尽量早出工、晚收工,延长午休时间,避开最热时段。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出门时可在额头和太阳穴等部位涂抹风油精,穿透气性好的衣服,还可以预防性饮用防暑降温饮品,如乌梅山楂饮、绿豆酸梅汤等。随身携带解暑药,如人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旦出现明显的乏力头昏、胸闷心悸、大量出汗、四肢发麻、恶心等异常状况,须迅速撤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如果这些状况持续存在或加重,必须及时就医。二是要合理营养适时休息。饮食上注意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选择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脂肪量少的优质蛋白食品,新鲜的瓜果蔬菜,特别是适当多吃一些苦味瓜菜,如苦瓜、芹菜、莴笋、香菜等,有利于清泄暑热。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尽量减少熬夜,只有吃好睡好才能补充消耗,养足精气神。三是做到少动“肝火”,以防“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工作和生活中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平复不良情绪。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情绪,尽可能地使自己保持心平气和。总之,暑天无病三分虚,未病先防养正气。大暑时节养生,要清热祛暑,益气养阴,养护心神,愉悦心情,清淡饮食。

  文字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为应对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影响,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和“1+9”总体方案,浙江省防指决定于7月22日18时将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调整为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详细]

2024-07-24

  炎炎夏日,各地迎来暑期旅游高峰。景区里摩肩接踵的游客中,既有背着书包、认真聆听的中小学生研学团,也有来中国体验“特种兵式旅游”、拿着手机四处拍照的外国人。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全国多[详细]

2024-07-24

  新华网北京7月23日电(韩怡呐)暑期到来,旅游市场“热”力十足,各地多措并举赋能文旅消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整体呈现出供需两旺、欣欣向荣的态势。  纵观暑期[详细]

2024-07-24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题:下调10个基点!年内第二次降息  新华社记者吴雨  降息了!22日上午,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发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  这是LPR年内第二次下降,[详细]

2024-07-24

  今年6月,中央社会工作部公布了目前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116.1万人。同时,有188.9万人报名了2024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再创历史新高。  在基层,社工队伍分布在儿童[详细]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