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三伏天”虚寒类疾病患者适合“冬病夏治”

发布时间:2024-07-15 08:42:15 来源: 编辑: 浏览: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田晓航)今年7月15日入伏。中医专家介绍,“三伏”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部分人群在此期间进行敷贴“三伏贴”、艾灸等治疗,能够有效防治虚、寒类疾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执行院长高铸烨说,“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气温高,在人体阳气较旺盛时,治疗因阳气不足、寒气太盛而易在冬季(气候寒冷时)发生或加重的疾病,通常“三伏天”里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治疗效果更好。

  高铸烨介绍,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有以下几类: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过敏性鼻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等;风湿骨病,如关节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厌食、遗尿等;部分虚寒妇科病,如痛经、受凉后反复发作的盆腔炎等。此外,部分心绞痛阳虚寒凝患者也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通常采用哪些方法?人们最熟悉的当数“三伏贴”。高铸烨说,根据中医理论,夏季人体阳气在表,宜以养阳为主,此时毛孔开泄,运用敷贴,可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

  “不止‘三伏贴’,内服中药、艾灸、拔罐、刮痧等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它们均以鼓舞正气来使药物疗效得到最大程度发挥。”高铸烨说。

  “冬病夏治”虽然对虚、寒类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专家提醒,以下几种患者不宜“冬病夏治”:患非虚、寒引起疾病者,尤其是患湿热引起疾病者,有严重皮肤病和皮肤过敏者以及有出血倾向者,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者。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近日,南方多地进入汛期。疾控专家提醒,洪涝灾害后,水源可能受到污染,垃圾和污水堆积,易成为病原体滋生的温床。应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  新华社发 梁晨 制图[详细]

2024-07-16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陈旭)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5日发布消息,北京市2024年积分落户申报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按照年度落户规模保持6000人并实行同分同落的工作原则,今年共有6002人拟取[详细]

2024-07-16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策划:王宁  编辑:王珺珂[详细]

2024-07-16

  “洛阳好像有1亿人!”每逢假日,当龙门石窟人潮如海时,在洛邑古城裙袂飞扬处,逢老君山顶摩肩接踵日,这句看似朴素实则夸张、轻声抱怨充满傲娇的话语,总会在呈现洛阳文旅火热场面的短视频中刷屏。 [详细]

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