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人民币汇率这半年:韧性彰显 担当亚洲货币“压舱石”

发布时间:2024-07-03 08:39:16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2024年上半年,美联储降息预期几度变化,人民币也几经涨落,但压力之下韧性凸显。

  Choice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触及7.1096,最低下探7.2693,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基本稳定。尤其是,在美元强势的背景下,相较一众加速贬值的新兴市场货币,人民币“压舱石”角色愈发突出,颇受市场关注。

  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将如何演绎?业内人士认为,外汇市场韧性是稳汇率的底气。中国经历了多轮资本流入和流出、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切换,积累了丰富的汇率调控经验。这是我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底气所在。

  人民币担当亚洲货币“压舱石”

  上半年,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挑战增多,再次经受住考验,表现出较强韧性。

  尤其是,4月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时点一再延后,“强美元风暴”来袭,全球外汇市场波动加大——伴随着美元指数最高上破106,日元、韩元、印度卢比等亚洲货币对美元汇率纷纷刷新近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低点。

  比如,日元迎来“史诗级”贬值,对美元跌破160关口,持续刷新1987年以来低点;韩元对美元失守1400关口,下滑至2022年11月来低点。

  人民币汇率虽有所承压,但在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坚挺,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近2.4%。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6月28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0.04,较去年末上升2.7%。

  “人民币扮演亚洲货币‘压舱石’的角色。”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在近几次美元显著上涨的过程中,人民币成为非美货币中的强势货币。一个典型表现是,2024年4月9日公布的美国2月CPI数据再超预期,市场对全年降息次数的预期从2.6次迅速下调至1.6次,带动美元指数急升2%,新兴市场货币出现急贬,而同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仅略升0.1%。

  而着眼历史维度,人民币亚洲货币“压舱石”的角色越发凸显。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与20多年前相比,日本与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影响力此消彼长,人民币成为越来越多亚洲货币的名义锚,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扮演着亚洲货币“压舱石”的角色。

  人民币汇率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展望人民币汇率后续走势,强烈的不确定性依然主导外汇市场,但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多次强调“人民币汇率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多位业内人士亦表示“应坚定人民币汇率信心”。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多空交织。”管涛认为,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经济修复、海外货币紧缩及央行汇率调控情况,人民币强弱将取决于国内经济修复的利好能否对冲美联储紧缩政策和美元强势的利空。而美联储更迟、更少降息的预期将继续成为2024年人民币汇率的“逆风”。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洪灝称,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政策空间打开和市场信心提振,即便美元保持相对强势,人民币依然能得到一定支撑。

  “美元强势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走势远远强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洪灝称,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资本流向以及资本市场走势有望在政策空间打开之后维持比较好的表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期表示,今年以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美元升值动能减弱,国内外的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跨境资本流动平衡,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彰显

  外汇市场韧性是稳汇率的重要底气,这一方面根植于经营主体的理性交易,另一方面则源于我国应对外汇市场波动的丰富经验。

  当前,越来越多经营主体使用汇率避险工具,汇率预期愈发理性。管涛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和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境内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地运用本币计价结算和外汇衍生品工具,以规避和对冲汇率风险,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和容忍度也明显增强。

  管涛表示,近年来境内外汇市场总体呈现“逢高结汇、逢低购汇”的运行特征。此外,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30%,这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汇兑风险敞口。

  丰富的历史应对经验,是我国外汇市场在复杂环境下平稳运行的内在支撑。“我国经历了多轮资本流入和流出、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切换,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不断完善,积累了丰富的汇率调控经验。这是我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底气所在。”管涛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近期表示,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成功应对多轮次高强度的外部冲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将继续高度关注外部环境变化,进一步充实用好政策工具箱,防范人民币汇率超调和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飞虹越伶仃,融通大湾区。经过7年建设,国家重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6月30日下午3时正式通车,深圳至中山的车程由此大幅缩短,从以前的大约2小时缩短至目前的30分钟。深中通道刷新了多[详细]

2024-07-03

  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800亿件,比2023年提前59天。  今年以来,我国快递市场继续快速发展,月均业务量超130亿件。特别是进入6月以来,在电商平台年中大[详细]

2024-07-03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7月1日,为期62天的2024年全国铁路暑期运输启动。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8.6亿人次,日均发送1387万人次。  国铁集团运[详细]

2024-07-03

  “港车北上”政策自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今已满一年。这一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机动车车主驾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入广东省,极大地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发[详细]

2024-07-03

  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3.71万亿元,增速比4月提高0.6个百分点至8.6%。从一季度出口的起伏波动到四五月份以来的逐月向好,我国外贸[详细]

202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