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补上居家社区养老短板

发布时间:2024-06-10 14:27:07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居家社区养老已成为老年人主流的养老方式。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近日,民政部、财政部对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拟入选地区名单进行公示,50个地区位列其中。

  居家社区养老是低成本应对老龄化的根本出路,也是整合各类养老资源的有效途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978亿人,占总人口的21.1%。由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且多数老年人支付能力不高,让更多老年人实现居家社区养老符合我国国情和老年群体实际情况,也契合老年群体的情感文化需求和人际交往特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必须下移至居家社区养老,真正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基本保障作用。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区倾斜,持续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各地在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不过从整体上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现实中,社区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仅限于老人物质生活需要,如日间照料、助餐、家政服务等,而在帮助老人排遣孤独、看病就医、释放压力或是其他精神方面需求上的服务还做得不够。还需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结合居家养老中最急难愁盼的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步骤地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广大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在老年人群体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是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部分“老老人”很多患有慢性疾病,但目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医养结合方面还不够深入。社区街道掌握着家庭照护床位、失智失能老人数量等信息,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用药数据等仍由卫健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掌握,尚未实现养老数据与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老年人健康状况容易被忽视。还需着力破解“医养不同步”问题,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而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很大。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到600万名,但目前护理相关从业人员只有50万名。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受教育水平偏低、职业晋升渠道不畅、涉老专业招生难等是养老护理员短缺的主要原因。应加快健全养老护理职业发展通道,在探索开展相关人才同级转置,建立养老行业晋升渠道,规范继续教育培养制度等方面发力,迈过这道“人才坎”。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霖)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海关总署6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7.55万亿元,增长6.4%。  5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71万亿元,同[详细]

2024-06-10

  交通运输部网站6月7日消息,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十三部门近日印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实施七大行动,聚焦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老旧营运[详细]

2024-06-10

  6月7日,今年前5个月外贸进出口成绩单“出炉”。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详细]

2024-06-10

  中国网财经6月8日讯(记者李春晖)海关总署7日公布了我国前5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按美元计,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6万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2.8%;从当月来看,5月进出口总值5220.7亿美[详细]

2024-06-10

  外需温和改善加上低基数效应带动下,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海关总署6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增速达到11.2%,比4月提升7.1个百分点,显示出外贸活跃度提升[详细]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