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全国碳市场扩容预期升温,碳价破百元后持续维持高位

发布时间:2024-05-18 08:46:04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今年以来,在全国碳市场扩容、碳配额预期收紧、碳监管政策趋严等因素推动下,全国碳市场价格首次破百,年内最高涨幅超过三成。

  据“全国碳交易”微信公众号消息,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收盘价今年4月24日首次超过100元/吨并持续维持高位,4月29日最高涨至103.47元/吨。

  截至5月17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报99.53元/吨,较前一日上涨0.14%,年初至今平均收盘价超83元/吨,较全国碳市场启动当日开盘价48元/吨翻倍。

  据了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份开始上线交易,首批纳入了2000多家发电企业,覆盖全国碳排放总量约40%。截至2023年底,该市场已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两个履约周期。

  光大证券表示,碳市场在2024年维持高景气主要系两方面原因:一是生态环境部先后于2024年3月和4月就水泥熟料生产和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碳市场扩容在即;二是2023年3月15日新版发电行业碳排放配额方案出台,下调了各类火电机组碳排放基准值,适度收紧了配额分配规模。

  据悉,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七成左右。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铝冶炼行业》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铝冶炼行业》公开征求意见。4月3日,生态环境部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熟料生产》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水泥熟料生产》公开征求意见。

  铝冶炼行业和水泥行业均为碳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明确排放核算标准和报告要求是企业纳入碳市场交易的前提。全国碳市场自市场启动以来关于“扩容”的话题一直不断,目前,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推动,对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开展专项研究,碳市场扩容预期升温,碳配额预期收紧。

  另外,今年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碳排放权的分配、交易、核查、清缴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设立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框架。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就明确体制机制、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我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

  同时,《条例》对数据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防范和惩处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零容忍”,规定了多样的法律制裁手段,包括警告、核减碳排放配额、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重点排放单位以及技术服务机构需要对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业内表示,碳价主要是由配额供需结构和碳市场政策预期决定,未来,更多交易主体参进入全国碳市场,将进一步提升全国碳市场活跃度。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伴随着生机盎然的夏天到来,夏日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推动市场消费显著增长。  夏日“热”力十足 新玩法带来新活力——[详细]

2024-05-18

  今天(17日)上午,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正式首发。  根据发行安排,首发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总额400亿元。票面利率将在今天上午,由56家金融机构承销团进行竞争性招[详细]

2024-05-18

  CPI同比上涨0.3%、货币保持合理充裕流动性、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快递行业蓬勃发展……近日,多个领域公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二季度开局我国经济延续此前稳步向好态势。   看物价数据,内[详细]

2024-05-18

  中国网财经5月17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97%。1[详细]

2024-05-18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开闸!5月17日,财政部招标首发400亿元人民币30年期特别国债。  分析人士预计,配合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货币政策将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降准、加量续作中期借贷便[详细]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