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2023年北京榜样”叶辉:“航天研磨师”贡献纳米级“航天精度”

发布时间:2023-12-24 09:05:54 来源: 编辑: 浏览:

  叶辉,男,45岁,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厂研磨师。20年苦练,他研磨出的“航天精度”令人折服。在他的手里,研磨一块铸铁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一根头发丝的七百分之一。作为一名研磨师,叶辉日常的工作是为航天装备提供精密的元器件,这项工作对研磨件的细节要求达到了纳米级。现在的叶辉已经突破了最高档的一等量块精度,全国能够达到这样精度水平的研磨师总数不超过10个。外国人说中国人做不出这种精度,“航天研磨师”叶辉霸气回应:你把“中国”两字去掉。做精度的牵引者,“大国工匠”底气如虹。

  叶辉“火”了。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699厂一线工人,成为航天系统、乃至全国人民都叫得上名字的“航天研磨师”。2019年,他两度登上中央电视台,“航天精度”令人为之折服,各项荣誉接踵而至。但叶辉最享受的还是回到属于他的“一亩三分地”,静下心来,细细地研磨一件件产品。

  “神奇”技艺成功“挑战不可能”

  2019年3月24日晚上,699厂很多职工早早地就锁定了中央一套,等待着《挑战不可能》节目的开始。

  叶辉在那一期节目中的第三个项目出场。为了展示他的挑战项目,节目组特意设计制作了一个巨大的天平,一端是叶辉和同事通过手工研磨组合在一起的两块铸铁,另一端是不断增加的人数。

  最终,这个组合体经受住了500多公斤力量的拉扯,成功挑战了“不可能”。经过测算,这相当于把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平面叠在一起,而两个平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1微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一根头发直径的1/700!

  节目现场的效果令观众惊呼“神奇”,而节目背后的故事更加精彩。

  叶辉的项目挑战并没有一次录制完成。“为了保证研磨效果,我们和导演组沟通,设计了一个可以移动的透明洁净间,能让观众看到他们研磨的过程,同时也能满足研磨的洁净度条件要求。”699厂宣传干事小刘说,“但是第一次我们录制的时候,叶师傅他们刚研磨了没几下,那个屋子就塌了,导演组都惊了,说没想到他们研磨的力量那么大。那次就没录成,我们回去等了一周,重新做了一个更牢固的道具才最终搞定。”

  据小刘介绍,在正式录制前的试验阶段,叶辉的作品甚至“扛住”了一吨的重量。

  “五一”当天,叶辉又登上了央视《生活因你而美》五一特别节目,现场展示了研磨精度,精准的“航天精度”、“零误差”的航天质量意识令人叹服。

  一波三折,从磨难中涅槃

  1997年,从技校毕业后的叶辉被分配到699厂研磨组。见师傅的第一天,他和师兄弟们被要求伸出手掌。师傅李玉仔细打量了他们的手掌后,便劝退了好几个人。从那时起,叶辉便知道研磨这个活跟别的不一样。

  学习久了,叶辉的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其他一块进厂的人很快就转为正式工,有的还在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而他却一直是学徒。最让他难过的是,没有出徒前的研磨师是不能接触零件生产的。因此,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工作间里,面对着墙壁,转动两块铸铁平台,培养自己对精度的感觉。

  一开始的好奇心很快被这种单调的重复动作磨尽,叶辉开始心浮气躁。原本平整的铸铁平面被他磨得凹凸不平,研磨的量块也“惨不忍睹”。与此同时,和他一起学习研磨的人一一离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

  “要不你就放弃吧。”看出叶辉有些倦怠,师傅对他这样说。

  这句话让心高气傲的叶辉打起了精神,而在了解师傅的经历之后,他更加坚定了学习研磨的决心。二院的研磨师一直稀缺,作为第一代研磨师,师傅李玉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60多岁还被返聘继续工作。

  收拾好心情,叶辉重新拿起重达几十斤的研磨平台。无数遍练习,无数次摩擦,叶辉逐步找到了感觉。

  一天,叶辉像往常一样来到工作室,准备研磨报废的零件。“你可以修理这批0.5微米的量块任务了。”师傅拿给了他一套需要研磨的零件。

  五年,叶辉终于出徒了,他已达到了五等量块研磨精度。

  就在叶辉梦想着终于可以在研磨行业大干一场时,意外发生了。“右手手掌贯穿,三根手指筋断,仅剩拇指和食指可以活动,可以开残疾证。”医生的话让叶辉感到绝望。

  好不容易熬过学徒期,这个伤摧毁了之前的一切努力。叶辉陷入了从未有过的低迷和自我怀疑:“可能这辈子我注定与研磨没有缘分。”

  师傅听闻后赶到医院:“你要是放弃了,二院这一脉就彻底断了!”等了40年才培养出了一个传人,早已退休的师傅如何再培养新的弟子?

  痛定思痛。出院后的叶辉举着已经被判定残废的手,开始了新的研磨历程。相伴了五年的平台成了叶辉最好的理疗机,他开始强制自己右手全开,按压平台,重复那套熟悉了五年的动作。“疼啊,抽筋一般的疼。磨几分钟,就一身汗。”叶辉回忆道。

  三个月里,每天叶辉都准时来到工作台前进行康复训练。手掌从只能勉强半开到能够全开,再到右手恢复正常伸展,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

  康复后,叶辉对研磨有了更深的羁绊,像开窍了一样,很快,他相继达到了四等和三等量块的研磨精度。

  经过20年的磨砺,现在的叶辉已经突破最高档的一等量块精度,加工精度早已超出了国内机器的测量范围。目前,全国能够达到这样精度水平的研磨师,总数不超过10个。

  爱国感恩,默默无闻彰显航天人本色

  两次上央视,叶辉两次都哭了。

  在《挑战不可能》中,当挑战成功时,叶辉一个握拳轻捶胸口的动作引起了主持人撒贝宁的好奇。对此,叶辉红着眼眶解释说:“祖国在我心中。”一句话,惹哭了孙杨、李昌钰、董卿等整个嘉宾团,也令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动。

  “五一”的节目上,节目组安排了神秘来宾环节,叶辉的师傅李玉通过大屏幕给他送上寄语。面对着80多岁的恩师,这个高大的航天硬汉在台上哭得像个孩子。

  对于技能人员来说,研磨师一直是个神秘的工种。在技校的教材上,对研磨的介绍也只有简单几页纸。

  因为小众,研磨师没有专门的职称评定制度。叶辉的所有职称评定考试都是考别的门类。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技术高超,但他评职称却总是比别人晚几年。

  叶辉说,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在叶辉看来,默默无闻是研磨师最好的工作状态。“从事几十纳米精度的研磨,心态变化会对研磨师产生很大影响。太在乎各种荣誉,心就无法平静,也无法达到研磨的最高境界。”

  很长一段时间里,叶辉唯一的乐趣就是在安静的研磨室里不断挑战自己的研磨技术。在到达一等精度之后,他试着打磨出检测仪器检测不出来的精度。结果因为产品精度太高,导致仪器软件出现了紊乱,生生把机器给“逼疯了”。

  央视节目播出之后,以往“人迹罕至”的恒温研磨室热闹了起来。很多人来咨询叶辉愿不愿意收徒弟。“当然愿意收,一定要给厂里培养出传人。”叶辉语气坚定。

  但同时他也知道,当下能沉下心钻研技术的年轻人是可遇不可求。学徒时间长,技术又难,还不易出成绩,研磨本就不是一个多么受欢迎的工作。

  然而,作为一个机器替代不了的工种,研磨师在国外一直十分受重视,奔驰、宝马等知名企业都将研磨师当做自己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叶辉也曾接到很多知名企业的邀约,“待遇随便开”的报价让人心动,但他从来没有作出回应。

  “在航天学会了这项技能,就不能把它带离航天。这是我师傅那一辈人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今后,这也会是我对徒弟的要求。”叶辉说。

  2022年,叶辉再次成为了名人,他的事迹在央视新闻《我的故事》新媒体节目播出后再度引发社会讨论,网友们都说,他才是“该追的‘星’”。但其实在不平凡的岗位默默耕耘的同时,叶辉还是个热血的好心人。

  见义勇为救助老人 弘扬正气凝聚正能量

  在前两年某一个寒冷冬日的晚上,叶辉下班骑电动车经过一座天桥时,看到一位老人骑着自行车靠在天桥栏杆上艰难地用颤抖的双臂支撑着身体。当他经过时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在老人即将摔倒的时候,赶紧扔下自己的电动车过去扶住老人。当时,老人已经短暂失去意识,叶辉立马想起所学的急救知识,小心地将老人的身体放平并脱下自己的羽绒服盖在老人的身上,防止其在寒冷天气下失温,同时观察老人的呼吸和脉搏,并轻声呼喊。

  过了一小会儿,老人缓缓睁开眼睛并恢复意识。但是明显发现其半边身体不受控制且言语不清,叶辉初步判定老人可能是颅内血管破损,突发脑梗塞。于是,他一边询问老人伤势,一边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他还配合老人拨打其亲属电话,告知老人的病情状况及事发位置。不久,老人的亲属来到现场,随救护车一起赶往附近医院。叶辉谢绝了亲属的答谢金,事后也从未向单位同事提及当日所发生的事情。

  近两年后,同事无意间才发现了叶辉见义勇为的事迹,问起他当时的想法,他说其实就是一瞬间的反应,自己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件极其正常且微不足道的小事。他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弘扬了社会正气,凝聚了正能量,积极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航天人的担当与作为。

  现在的叶辉不骄不躁,依然在自己的研磨岗位上勤恳工作、低调行事,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首都文明办)

“2023年北京榜样”叶辉:“航天研磨师”贡献纳米级“航天精度”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6日上午,江苏省民政厅发布关于取缔“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会”的公告。经查明,“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会”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详细]

2024-01-19

  秋实  最近,号称“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方法,调查显示,这类视频绝大多数都是伪科普。这些严重误导公众的内容为何能在互联网上畅行无阻[详细]

2024-01-19

  据封面新闻报道,近日,有四川省宜宾市市民称,叙州区柏溪街道一道文化墙主题浮雕以白色字体搭配黑色祥云等图案,整个风格“像灵堂”,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处理。叙州区委宣传部对此回应称,因“审美不一[详细]

2024-01-19

  “这样的宝藏博主,我为什么现在才发现!”近日,一条华丽大气的“龙年战袍”马面裙视频让更多人认识了年轻的汉服设计师刘雯悦。作为一位00后女孩,她对汉服有着“年轻”的理解,乐于与网友分享自己的[详细]

2024-01-19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邵萌) 近日,#老伯看不懂英文误入女厕被指非礼#登上热搜,当事人反映,由于商场厕所标识为英文和图案,他误进女厕被指责。据媒体报道,商场随即道歉并进行了优化整改。  尽管[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