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电影大规模点映引争议 市场行为还是扰乱秩序?

发布时间:2023-08-10 09:44:44 来源: 编辑:薛佳玉 浏览:

  电影大规模点映引争议,市场行为还是扰乱秩序?

  点映本无罪 还需讲“武德”

  大规模点映,成为2023年电影暑期档的新现象。《孤注一掷》《八角笼中》等爆款影片,虽然票房口碑都不错,却因正式公映前靠大规模点映获得大量排片和票房引来争议。支持者认为,点映代表片方对影片质量有信心,是正常市场行为;反对者表示,点映的关键在于“点”,排片一多,就成了“面”映,有扰乱市场秩序、挤压其他影片生存空间的嫌疑。

  点映早就是常规宣发手段

  本周二上映的电影《孤注一掷》是目前最火的影片,截至8月9日,该片总票房已超过8亿元,有望争夺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不过,《孤注一掷》和另一部影片《八角笼中》都因“大规模点映”陷入争议。

  《孤注一掷》最初定档8月11日。7月28日,影片宣布8月5日、6日开启点映。8月2日,片方又宣布二轮点映,从8月7日一直持续至上映前。凭借全民关注的境外电信诈骗题材和铺天盖地的短视频营销,影片未映先火,8月5日至7日三天点映狂揽5.4亿元票房,其中8月6日单日票房达2.2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点映单日票房纪录。

  无独有偶,7月6日上映的王宝强执导影片《八角笼中》,从6月22日就开始点映,用共计10天的点映,让该片在映前就拿下了4.2亿元票房。

  两部影片点映期间的排片有多日都突破20%,这让不少人质疑:点映排片都这么高了,这和正式上映有何区别?还有人直言,这样的点映已超出正常范畴,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是“不讲武德”。

  “法无禁止即可为。”电影发行从业者小谷认为,目前国内对点映制度并无明文规定,对所有影片都是开放的。点映作为电影市场化的产物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早就是最常规的宣发操作之一。新片正式公映前,点映能带来第一波口碑和来自影院的信任,为公映的排片占比、票房爆发奠定基础。

  而对普通观众而言,点映还是上映,或许差别不大。因为曾经看过缅北诈骗团伙的新闻,又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孤注一掷》的预告片,观众杨扬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8月6日晚,她无意中发现售票平台上该片已有大量场次,于是前往观影。后来打开豆瓣,才发现原来影片还没正式上映,豆瓣评分也没开。

  不同档期影片间应留出空间

  对影院方来说,大规模点映一方面增加了排片难度,另一方面打乱了整体的电影档期。“我挺反感这种行为。”北京一影院经理弓先生直言,从影院角度看,每个档期都提前定好,影院可据此安排排片、宣传等工作,大规模点映则打破了这一日常。“今年暑期档基本每周都有重点影片上映,8月4日这一周,《巨齿鲨》新片上映,《封神第一部》《热烈》的口碑正热,还有《芭比》《长安三万里》等上映多天但口碑也不错的影片要兼顾,空间已经饱和,这时候又来一个《孤注一掷》,影院就比较尴尬了。就像点菜吃饭,菜品刚刚好,您非要再上一道硬菜,只能浪费。”

  “排片超过20%还能叫点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认为,“片方使用点映这个概念,一是会让有些影迷有种尝鲜的感觉,从宣传角度有利于影片。二来,大部分影片点映期间豆瓣不开评分,片方在口碑舆论上风险会小一些。”

  国内电影市场经过多年培育,已经形成了一些规范。在普通档期,多数电影选择周五上映,在下个周末新片来袭前拥有一周的排片优势;如果首周上座率高,第二周即便有新片加入,其排片也能有一定保证。

  电影产业专家蒋勇说,不同档期上映的影片之间会留出一定空间,这是一种行业默契或规矩。在他看来,大规模点映,是打着市场行为、观众选择的名义,违反契约精神,扰乱了市场秩序,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本来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市场空间,凭实力和口碑吃饭,现在都在一个档期打得头破血流。这种行为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以后如果大家都去学,档期这个概念就没了,市场就会乱。”

  专家呼吁对此尽早做出规范

  电影市场专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原副会长陆遥呼吁,无论是电影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还是院线方,应该对大规模点映等现象做出规范和约束,促进中国电影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疫情前国产片都有一个默契,一般提前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定档。大家互相看一下,掂量一下自己的量级,看是同台竞技,还是分流上映。有一个比较好的排片机制,大家执行得都不错,后来受疫情影响,说提档就提档,说撤就撤。”陆遥说,长此以往,无论是哪家出品方,都会在无序竞争中受到伤害,影响整个电影行业发展。

  当然,大规模点映引发的争论,从带动电影热度而言,是个好现象,至少表明,大家在关注电影。影评人井润成笑言,“前几年太冷了,都没什么人讨论电影。现在虽然有点乱,但对从业者来说,热总比冷好。”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6日上午,江苏省民政厅发布关于取缔“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会”的公告。经查明,“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会”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详细]

2024-01-19

  秋实  最近,号称“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方法,调查显示,这类视频绝大多数都是伪科普。这些严重误导公众的内容为何能在互联网上畅行无阻[详细]

2024-01-19

  据封面新闻报道,近日,有四川省宜宾市市民称,叙州区柏溪街道一道文化墙主题浮雕以白色字体搭配黑色祥云等图案,整个风格“像灵堂”,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处理。叙州区委宣传部对此回应称,因“审美不一[详细]

2024-01-19

  “这样的宝藏博主,我为什么现在才发现!”近日,一条华丽大气的“龙年战袍”马面裙视频让更多人认识了年轻的汉服设计师刘雯悦。作为一位00后女孩,她对汉服有着“年轻”的理解,乐于与网友分享自己的[详细]

2024-01-19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邵萌) 近日,#老伯看不懂英文误入女厕被指非礼#登上热搜,当事人反映,由于商场厕所标识为英文和图案,他误进女厕被指责。据媒体报道,商场随即道歉并进行了优化整改。  尽管[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