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免费领手机”咋成了卖高价套餐?

发布时间:2023-06-28 09:30:26 来源: 编辑: 浏览:

  原标题:“免费领手机”咋成了卖高价套餐?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办理各类通信业务时要擦亮眼睛,避免陷入商家挖下的“陷阱”

  近日,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运营商通过营销电话或其他方式推荐客户升级套餐,并通过免费领手机、赠礼品等诱导消费者办理高价套餐业务,有的业务甚至捆绑金融产品,让用户因此背上网贷。

  北京市民孙先生告诉记者,他接到某运营商的客服电话,客服人员告诉他现有一项业务,套餐升级后可以免费领取一款市场售价2000元左右的手机。孙先生便前往营业厅办理,成功领取了手机。

  但随后孙先生发现,他办理的业务是一款金融合约产品。新手机号每月的套餐费为128元,高过他原来的98元套餐,而且还要连续用3年不变,同时需要冻结支付宝里的4200元钱。如果在合约期间,不按时缴费,产生逾期,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收到电话、短信、信函、诉讼等不同形式的欠费催缴,还会产生相对应的信用额度关闭等负面后果。

  孙先生给运营商客服打电话申请解除业务并退款,但客服说正在办理,没有结果。

  与孙先生一样领手机后被诱导办理高价套餐的人还有不少。一位安徽的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日前,家中老人接到营业厅电话,声称为答谢新老客户,可“零元购”免费领取3000元的手机。但在办理购机手续时,老人却被商家诱导办理了分期贷款业务,即每月要缴纳相关套餐费138元,合约期3年,实际费用为4968元。记者咨询后,有关负责人回复称,这是属于公司跟第三方机构签约的一种信用购机。

  记者梳理发现,类似情况都是以送手机、送礼品为名模糊信贷风险,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贷款手续。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不少营业厅的业务员都有办理金融分期的业绩考核任务。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业务员不仅会通过打客服电话给用户进行推销,有的甚至上门诱导消费者办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民法典也明确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业务员在向顾客推销手机套餐服务时,应当真实准确地将套餐中包含的各项内容和条款解释清楚,且这里面的条款应当通俗易懂。”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明认为,电信运营商在消费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只强调套餐优惠、不提风险进行诱导,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办理各类通信业务时要擦亮眼睛,仔细阅读有关条款,避免陷入商家挖下的“陷阱”。(记者刘兵)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6日上午,江苏省民政厅发布关于取缔“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会”的公告。经查明,“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会”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详细]

2024-01-19

  秋实  最近,号称“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方法,调查显示,这类视频绝大多数都是伪科普。这些严重误导公众的内容为何能在互联网上畅行无阻[详细]

2024-01-19

  据封面新闻报道,近日,有四川省宜宾市市民称,叙州区柏溪街道一道文化墙主题浮雕以白色字体搭配黑色祥云等图案,整个风格“像灵堂”,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处理。叙州区委宣传部对此回应称,因“审美不一[详细]

2024-01-19

  “这样的宝藏博主,我为什么现在才发现!”近日,一条华丽大气的“龙年战袍”马面裙视频让更多人认识了年轻的汉服设计师刘雯悦。作为一位00后女孩,她对汉服有着“年轻”的理解,乐于与网友分享自己的[详细]

2024-01-19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邵萌) 近日,#老伯看不懂英文误入女厕被指非礼#登上热搜,当事人反映,由于商场厕所标识为英文和图案,他误进女厕被指责。据媒体报道,商场随即道歉并进行了优化整改。  尽管[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