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能源

大宗商品迎来普涨,油价迎来难得喘息之机

发布时间:2023-06-19 13:46:06 来源: 编辑: 浏览:
大宗商品迎来了春节之后涨幅最大的一周,多个品种周涨幅超5%,对于中国再次重推出刺激措施以重振经济预期下,市场氛围明显回暖,股市、商品市场普遍上涨。在此背景下,原油也收回了周初4%的跌幅,周线收长下影线小幅收涨,油价重新稳住了局面。不过近端月差结构在油价反弹过程仍表现较弱,原油带着能源化工板块在商品市场普遍大涨的同时表现也并不出彩,这也反应初当前阶段油价上行驱动有限。今年以来原油市场整体处在一个震荡中重心小幅下移的节奏中,在欧佩克+连续3次减产行动的努力下,原油市场这样的表现显示了形势的严峻。虽然6月三大机构公布的月报中均对需求进行了乐观展望,并认为下半年原油市场会进入去库的阶段,但近期越来越多的投行下调了对2023年油价预测,普遍调整到了90美元以下,但同时判断下半年油价将较当前位置会有所上涨,显然在评估油价方面市场不仅仅考虑了供需因素,还考虑到了宏观层面的压力,考虑到投资者情绪等层面因素,另外全球能源市场价格重心下移明显,这些变化让越来越多机构下调了油价预期。从油价的实际表现来看,想让投资者恢复对油价乐观看涨的信心,还需要原油市场出现非常强劲积极的信号。

积极的一面是布伦特原油在3月之后已经多次冲击70美元附近支撑,油价均能够守住这一关键关口,这意味着投资者虽然对油价上行缺乏信心,但同样认为在当前欧佩克减产背景油价出现大跌概率不大。在油价反弹同时,欧美成品油裂解差持续走强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在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背景下,油价有机会尝试冲击近期区间上沿阻力,关注资金追涨意愿。

OPEC、IEA对下半年原油市场需求均维持乐观预期

IEA公布月报显示在部分欧佩克+产油国额外减产后,全球石油供应在5月下滑66万桶/日至1.006亿桶/日。俄罗斯5月份石油出口量下降26万桶/日,至780万桶/日。将2023年的石油供应预测上调了20万桶,至1.013亿桶/日,并预计2024年的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加100万桶/日。尽管如此,IEA预计,至少在短期内,供应将难以跟上需求的步伐,这种情况将令石油市场大幅收紧,并可能推高油价。对于需求方面, IEA预计,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达国家迅速向清洁能源转型,原油需求的增长将在五年内放缓至微量增长,并在本十年达到峰值。对汽油等石油衍生运输燃料的需求将首先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稳步下降。未来几年,快速增长的亚洲经济体将继续支撑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对航空燃料、石脑油和其他工业用石油产品的需求将继续上升。随着亚洲经济体的需求增加,近期石油需求前景看起来截然不同。国际能源署将今年的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上调了20万桶/日,至240万桶/日。中国将占这一增长的60%。中国4月原油需求达到1630万桶/日的历史新高,而印度5月的汽油和柴油需求也创下纪录。IEA预计,石油需求增长最快将在2024年开始放缓,将降至86万桶/日。到2025年,石油需求将进一步增长100万桶/日,之后增速将开始明显放缓,2026年和2027年分别仅增长70万桶/日和50万桶/日。

欧佩克月报则将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维持在2.6%,认为在持续的高通胀、已经上调的关键利率和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中,2023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存在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2023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235万桶/日天(与之前预测的233万桶/日基本持平)。预计经合组织下半年石油需求将增加20万桶/天,主要受美国和亚太地区的推动,但经合组织欧洲国家的表现预计将较为疲弱。预计今年下半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将同比平均增长220万桶/日,其中中国仍将是石油需求增长的最大贡献者。由于自愿减产生效,5月份石油产量下降46.4万桶/日,至2806万桶/日;将2023年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应增长预测维持在140万桶/日不变。俄罗斯4月份原油产量降至960万桶/日,较3月份减少10万桶/日;

欧佩克的数据显示,特最新的石油减产将在下个月大幅收紧全球市场。不过在沙特一周前出人意料地宣布新的减产措施之前,欧佩克就预计,随着疫情后燃料需求的复苏,全球库存将在下半年迅速消耗。欧佩克月报显示,下个月全球每日石油消费量将比供应量高出约270万桶。如果沙特选择将减产延长至整个第三季度,这将是自2021年以来的最大赤字。比较有意思的是虽然市场都认为下半年会呈现供应紧张,但迄今为止,在油价上几乎没有表现,相反市场在交易担忧供应端实际减少量及经济压力下需求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

经过了连续几天反弹过后,原油市场逐渐摆脱了6月上旬的疲弱表现,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整体回升,油价有机会借助大宗商品的整体性上涨氛围,尝试冲击过去五周的区间上沿阻力,相对于当前投资者对油价的信心来看这仍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成功概率预计不超过五成,但是如果一旦能够强势突破,意味着局面将发生改变,预计会对市场信心有明显的强化。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6日,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2023年,全省新能源发电量达4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新能源发电利用率达99.78%,居全国领先水平。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成绩得益于云南全力统筹[详细]

2024-01-19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造船业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 2023年,被称为“海上石油加工厂”的高端大型海工装备――浮式生产储[详细]

2024-01-19

当地时间1月1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主持。 李强表示,本次年会以“重建信任”为主题,非常契[详细]

2024-01-19

中美两国都是碳排放大国,气候关系上大体保持密切合作。最近,两国的气候特使在同一周内相继宣布卸任,这将给国际气候谈判带来不确定性。 1月1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消息称,解振华由于身体原因,卸任中国气[详细]

2024-01-19

上海1月16日电 中国第一例MOSS球罐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C)改装浮式储存气化装置(FSRU)项目――格里亚LNGC改装普罗米修斯FSRU项目,16日在上海崇明长兴岛的中远海运重工2号码头交付,这是中国企业[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