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能源

中国首台大功率电子帘加速器通过鉴定

发布时间:2023-03-01 19:39:25 来源: 编辑: 浏览:
2月27日,由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股票代码:000881.SZ)自主研发的“120keV-520mA电子帘加速器”通过专家鉴定。

本次鉴定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之芳院士担任鉴定专家委员会主任,标志着我国首台大功率电子帘加速器正式完成验收。

与传统的技术路线相比,该设备能耗低、固化成本低、效率高,能够为我国EB固化(Electron Beam Curing)、薄膜改性、纺织品接枝、消毒灭菌等产业提供技术保障,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尤其在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为传统工业行业实施绿色制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为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6+1”产业体系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平台,中广核技秉承“核技术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使命,坚定“A+”战略引领,围绕“更美丽、更安全、更健康”三个方向实施战略布局,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了诸多核技术应用解决方案,已成为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重要力量。

牢牢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做强做优加速器制造业务

中广核技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作为公司拓展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核心装备,电子加速器能够广泛应用于材料改性、辐照灭菌、食品保鲜、无损检测、难降解污染物处理等多个领域。

当前,中广核技占据国内工业电子加速器制造较高市场份额,具备0.5MeV-15MeV低、中、高能量段工业电子加速器自主研发能力,且产品型号丰富,包括高频高压型、谐振变压器型、直线型、自屏蔽型等,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并远销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巴西等近10个国家。

与此同时,中广核技在江苏苏州建成了国内最大、国际领先的工业电子加速器智能制造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逐步构建起基于国内供应的加速器零部件生产保障体系。

截至2022年底,中广核技已累计生产、销售电子加速器约500台套,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核技术应用第一梯队。同时,在国内拥有辐照中心15座,布局在运电子加速器60台套,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围绕“三更”拓展应用场景,实现多个“0”到“1”的突破

近年来,中广核技坚定不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批高端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标志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在建设“美丽中国”方面,中广核技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技术,已在印染废水、医疗废水/固废、抗生素菌渣、化工园区废水、制药废水、垃圾渗滤液、煤化工焦化废水、油气田采出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等多个领域成功应用。

其中,广东江门全球最大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项目、湖北十堰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水示范项目、新疆伊宁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等实现国内相关领域零的突破。

该技术还荣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并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0年版)》和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0年版)》,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高度评价。

在建设“平安中国”方面,中广核技加快发展测控装备业务(受托管理),为我国工业安全、公共安全及核安全保驾护航;在广西百色建成投运我国首个农产品原产地电子束保鲜示范中心,为周边200公里范围的农户提供服务,使猕猴桃保鲜期由40天延长至100天以上,芒果储存坏果发生率下降30%-50%,有效降低果品损耗,助力实现农产品错峰销售和农民增收。

该项目2022年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典型案例,成为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中央企业6个入选帮扶案例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广核技积极发挥核技术产业优势,累计为4200万件防疫物资提供免费辐照灭菌服务,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了“粮草弹药”。

与此同时,为了筑牢“人、物同防”的疫情防控坚实防线,中广核技联合多家单位在全球率先取得电子束杀灭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研究成果,并完成示范应用装置研制。

在建设“健康中国”方面,中广核技高起点进军核医疗健康产业。在核医疗装备领域,引进全球领先的质子治疗技术,在四川绵阳投资建设质子治疗装备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已落地签约三个质子治疗中心项目,分别位于上海、江苏扬州、四川成都。中广核技后续将依托已签约的质子治疗中心项目,进一步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奋力实现我国高端质子治疗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供应。

在医用同位素及核药领域,中广核技以“堆器耦合、诊疗一体”为目标,在绵阳建立基于回旋加速器的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进入核医学显像诊断与治疗领域,逐步打造完整的核医药产业链,致力于扭转国内医用同位素“卡脖子”局面,推动我国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应用,携手绵阳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核医药产业高地。

以产业化应用为导向,打造开放型科研创新体系

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广核技于2021年制定“442”科技创新体系,围绕支撑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材料改性、探测器及同位素四大关键技术,做深做广辐照、新材料、测控应用、核医学四个应用场景,重点提高系统集成和成果转化两项核心能力,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截至目前,中广核技拥有一支超过600人的研发团队,各级科研平台40余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国家级第三方认可实验室3个、地方级以下科研中心37个,并大力开展中广核长三角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在开放型科研体系支撑下,中广核技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37项,承研国家原子能机构核能开发科研项目8项,已验收5项,全部获得“优秀”评级;12家下属公司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其中国家级3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34项,其中发明专利322项;“电子束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等2个项目入选国家原子能机构评选的“核技术应用领域十件大事”。

迈上新征程,中广核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严慎细实”工作作风,围绕“A+”战略真抓实干,坚持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储备,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平安中国、健康中国贡献更多核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推动非动力核技术成为中广核新的支柱产业。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历史性超越!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标志着新能源车正成为市场主流。 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公布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详细]

2024-08-10

2024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7%;食品价格持平,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价格上涨0.6%。1--―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详细]

2024-08-10

北京8月8日电 中国成品油价迎年内最大幅度下调。 中国国家发改委8日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8月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05元(人民[详细]

2024-08-10

国家税务总局昨天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方面,全国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6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上,减税降[详细]

2024-08-10

8月8日,“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电端新疆段拉开架线施工的序幕,全面进入导线展放阶段。 该工程是“疆电外送”直流第三条通道,起于新疆哈密,止于重庆渝[详细]

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