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香港故事丨横澜灯塔:在历史风浪中闪耀归家信号

发布时间:2025-07-22 08:41:41 来源:大视野新闻网 编辑:付琳峰 浏览:

  (大视野新闻网讯    付琳峰)在香港东南端,有一座神秘的小岛——横澜岛。昔日它有人长期驻守,手动记录香港的气象和海域数据。

  如今,岛上已实现自动化运作,无人看守,但一座红白相间的古老灯塔——横澜灯塔历经130多年,依然矗立着。

  去年11月,以“岛屿棋布全香港”为主题的系列讲座之“灯塔·渔民·保育人”,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香港是中国航海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在历史的风浪里,横澜灯塔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这是2024年4月拍摄的横澜岛全景(无人机照片)。 
 

  海面亮起归家的信号

  香港在1841年以前已经是一个商港。随着商业活动愈来愈频密,港口沿岸需要设置辅航照明设施。被选中的横澜岛原本只是一座荒岛,岛上少有平地,也没有淡水,登岛的人极少。直到1893年,横澜灯塔建成亮灯,灯塔管理员开始驻岛。

  横澜灯塔当时设有一座先进信号灯,以石油为燃料,整个照明仪器在水银槽上旋转,它的模型如今放置在位于中环的海事博物馆内。巨大灯具像一艘碟状飞船竖立在大厅一侧,中央的光线穿过一片片排列成同心圆的棱镜,折射为强烈的光束。
 

  这是在香港海事博物馆内拍摄的横澜灯塔信号灯模型(2025年4月26日摄)。 
 

  海事博物馆教育主管李小燕表示,每年都有上万名学生前来参观,近距离观察灯塔的运作。资料显示,横澜灯塔是全香港可视距离最远的灯塔,达24海里。
 

  香港海事博物馆教育主管李小燕接受记者采访(2025年4月26日摄)。
 

  在未发明电子海图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时代,当远洋船员穿越大风大浪,看见横澜灯塔的光,就知道快要到达香港。这对香港船员来说,更是归家的信号。

  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王玮乐曾登上横澜岛,记录灯塔管理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自动化以前,管理员要负责记下经过横澜灯塔的船只,汇报给船政厅或者海事处。当年接载员工及运送物资的驳船,每两星期才运行一次,管理员会利用灯塔旁的建筑屋顶收集和储存雨水,以备饮用、洗澡,以及擦拭信号灯的玻璃。

  王玮乐在大学时结识了时任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馆长景祥祜,加入了“灯塔古迹保育研习实践”项目。王玮乐如今是实习大律师,依旧利用空余时间,义务开展灯塔研究。

  作为全球重要港口城市,香港有多处历史价值较高的灯塔和航标建筑。“通过整理1901年至1939年的政府报告,发现经过横澜灯塔的船只数量最多,可见它在海事交通安全和贸易中有关键作用。”王玮乐说。

  时至今日,虽然大部分船只有卫星定位等技术辅助,灯塔导航依然是安全的后备方案,香港海事处仍会派员定期对横澜灯塔进行维护。

  台风前哨气象站

  横澜灯塔也是收集香港东面气象资料的地点,是监测从南面趋近的天气系统(例如热带气旋或雷雨带)的前哨站。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当日,横澜岛比香港市区早一个小时录到台风风力。

  “早在1952年,天文台已在岛上设置气象站,派遣计算员驻岛,记录横澜岛的气象观察数据,例如温度、露点、风向、风速、能见度等。”香港天文台科学主任梁浩明说。
 

  香港天文台科学主任梁浩明接受记者采访(2025年5月20日摄)。
 

  横澜岛地处偏远,周围风高浪急,从香港东南边的西湾河码头上船,还需要开行约两小时才能到达。每当台风来临,海面翻起滔天巨浪时,所有驻守的人都需要与狂风骤雨搏斗,保护灯塔设施,更要负责悬挂台风信号旗。当海面泛起大雾时,还需发射雾炮,用声音帮助来往船只辨别位置和方向。

  1989年,天文台在岛上安装了自动气象站,从此该站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天气观测,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校准和维护工序需要专业人员执行。天文台雷达机械师吕集科负责横澜岛的工作已经两年,“除了维护天气雷达之外,自动气象站的仪器校准也非常重要”。
 

  香港天文台雷达机械师吕集科在演示登上横澜岛后的仪器校准工作(2025年5月20日摄)。 
 

  在尖沙咀天文台总部,吕集科演示了登岛后的工作。为了将仪器上的数据校准到小数点后两位,他一边拿着一张记录着密密麻麻数据的纸张,同时不断拧着不同颜色和位置的旋钮。

  梁浩明说,这些来自横澜岛的数据会被实时传输以供分析,在必要时向过往船只及市民发出预警。

  传承丝路明灯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香港的灯塔也是整个中国灯塔网络的一部分。”王玮乐说。在清朝出版的《通商各关沿海建置警船灯各地方总图》的影印件上,可以明显看到香港的标注。
 

  香港青年王玮乐在香港海事博物馆的灯塔信号灯模型旁向记者讲解灯塔结构(2025年4月26日摄)。 
 

  “一开始,我们只是考察香港的港口和灯塔,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灯塔网络的建设对整个中国的海事贸易非常重要。”王玮乐与项目组的师生们前往海南、辽宁,寻找灯塔故事。

  “实际上,香港横澜灯塔和大连老铁山灯塔是一对姊妹灯塔,它们从设计到建造都一样,是当时最先进的灯塔建筑。”王玮乐说。

  与灯塔相关的文献散落在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工程师学会的档案馆。搜集整理后,王玮乐鼓励学生们大胆进行跨学科创作。有建筑系的学生用软件重建了横澜灯塔三维模型,也有计算机系的学生搭建了灯塔元宇宙,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人们体验走进灯塔。

  目前,参与研究和创作的学生超过500人。去年,王玮乐把学生们的创作带到深圳盐田灯塔图书馆,目前已有超过50万人参观。

  “很多人旅游时会去灯塔打卡,希望这是一个起点,可以连接香港和内地的年轻一代,也让来自不同沿海城市的人们能够交流,把我们千年的海洋文明传承下去。”王玮乐说。
 

  这是2024年4月拍摄的横澜灯塔(无人机照片)。

 

来源:新华网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大视野新闻网讯 付琳峰)在香港东南端,有一座神秘的小岛——横澜岛。昔日它有人长期驻守,手动记录香港的气象和海域数据。  如今,岛上已实现[详细]

2025-07-22

(大视野新闻网讯 付琳峰)近日,第七届山西中部美术作品双年展暨采风活动走进交城,众多艺术家以笔为媒定格山水灵韵,共绘文化长卷,为这片土地注入蓬勃艺术活力。[详细]

2025-07-21

(大视野新闻网讯 白雪敏)岐黄传薪火,经方济苍生。7月19日,首届三晋经方学术会议在长治市中医医院举行,吸引了省内外经方领域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经方理论、[详细]

2025-07-20

(大视野新闻网讯 付琳峰)“以前住村里,种地靠天收;现在搬进新社区,下楼有菜园,既省了买菜钱,又能活动筋骨。”6月27日,在临县湫水柏林苑社区的“微菜园&rd[详细]

2025-07-20

  (大视野新闻网讯 付琳峰)盛夏的坪坝镇绿意盎然,00后志愿者尚欣星跟随村民穿行在茶垄间,这名南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即将成为湘西大山里又一名青春“播种人”[详细]

2025-07-20